我叫少雷,是航天科工九院九部的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。入职以来,我有幸参与了多个产品的研制工作。在这些工作中,许多经历至今记忆深刻,它们不仅是我在职业道路上成长的真实写照,更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。
从“零”开始
刚入职不久,我便与团队接到了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:基于全新架构开发一款创新产品。由于该项目在技术路线上缺乏可借鉴的先例,我们不得不从“零”开始,展开了一场持续的技术攻坚战役。
那段日子里,实验室的灯总是最早亮起。为了攻克技术难题,我们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,深入研究项目常用的设计方案,图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和构思。
至今想起仍觉温暖的是那个向前辈请教的下午。他展开亲手绘制的原理图,在办公桌前耐心为我们剖析每个调试细节。“这些都是经过无数次实践验证的心得”,他的指尖轻轻点着图纸上的一道修改笔迹,“希望能帮你们避开那些我当年踩过的坑”。
那段时间,实验室几乎成了我的第二个家。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在一次连续试验中,团队成员轮流值守,全神贯注地进行系统调试,眼睛一刻也不离测试数据。
“数据稳定了!”同事的一句话让我们瞬间围拢到显示屏前。当看到那条终于趋于平稳的运行曲线时,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笑了出来。直到这时,我才突然感到一阵恍惚,强烈的饥饿感提醒我——我们已经连续12个小时没有用餐了。
数据中断
如今我仍深刻记得深夜的那次试验——我们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。所有人紧盯着测试产品屏幕,记不得是第几次,在产品经受高低温循环试验时,再次出现同样的故障——运行指示灯突然熄灭,数据中断。而当温度回升至常温,产品又奇迹般地恢复正常。
窗外早已漆黑一片,大家围在产品前,面临一个现实的选择:是继续坚持攻关,还是把问题留到明天?“现在放弃,明天又要从头开始。”有人揉了揉发红的眼睛说。我看了看团队成员疲惫却坚定的眼神,又瞥见桌上堆积如山的调试记录。“不把问题解决,我们也睡不着。”大家互相对视后,默契地拿起仪器,立即展开排查:检查电路连接、测试信号传输、核对程序代码......数个小时过去了,问题原因依然成谜。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就在我们束手无策时,有人猛地站起身,“是不是忽略了‘热胀冷缩’这一物理常识?”
果不其然,正是温度由高降低时,产品内部零部件收缩,导致电路板松动,接口接触不良,进而引发了故障。找到原因,我们立即对设备进行了优化,并重新进行试验验证。晨光微熹时,全部问题终于被解决了,那一刻,我和小伙伴们瞬间如释重负,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一年多的汗水终见成果。当首批产品顺利完成交付并获得用户认可时,我和团队伙伴相视而笑。这不仅是一次产品的成功交付,更是我们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——从方案设计到故障排查,从理论构想到实践验证,每一个环节都受益良多。
那段大家坚持较劲的经历让我真切体会到:真正的技术突破,从来不是灵光一现,而是来自厚积薄发的过程,无数个日夜的积累与坚持。同时,我也深刻理解了“享受超越,享受责任”的含义,这是我们每个航天人的职业信仰。在攻克技术难关中实现自我超越,在担当航天使命中践行责任承诺。(文/少雷 董紫薇)